营期通讯四 | 第二十七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红树林蓝碳与气候变化主题营DAY 7-9
2022-08-19 14:30:17

DAY 7



一、环境人类学课程1


陈浩乾

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博士


陈博士以自身四段田野调查的经历开场,抛出问题“你对自然有何印象与感觉?”,自然而然地展开今天的环境人类学课程内容。


陈博士通过梳理自然作为一种观念的历史加深了我们对“自然”一词的理解,通过展现保护区“保护”概念的转变让我们思考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


在有了自然科学、社会学知识铺垫的基础上,陈博士向我们介绍具体的人类学方法论,并对下午实践调研提出“交一个朋友”与“写一个故事”的要求。






这节课为我们打开了解人类学的窗子,为下午的实践调研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第一次村庄走访调研


下午,阳光高照,万物闪耀。大家收拾好东西,整装待发。有了前一天晚上村庄民俗走访的经验,大家在村庄里穿行得更加游刃有余。




超市店主、摆摊大叔、劳动妇女、协会老人、嬉戏少年……都是我们的采访对象。


从陌生到熟悉,从略显尴尬到无话不谈,我们通过村民的一言一语感知村庄变迁下的人间百态。每一个人的故事经历或许都是一群人生活的缩影,每一种不同的声音共同构成了平静村庄背后的底流。


晚饭后,大家集中一室,共同分享今天调研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陈博士在听完我们的分享后,提出三点建议:注意表述称呼用语;厘清内容性质;最后,多积累农村知识,希望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融入切身感受,用关心自己的方式关心他人的命运,更好地认识、理解村民的生活与遭遇。











分享与总结


在这次走访调研中,我们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和善意,通过陈博士的点拨引发了更为具体的思考,为接下来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打开大门。



三、营员分享


今天晚上由旅鸽多肉分别为大家带来环保经历分享。


旅鸽分享了有关污水处理厂碳中和的比赛项目内容以及在公益组织实习的经历。


旅鸽的营员分享


多肉介绍了“三下乡”实践中关于绿色社区的设计与开展,打开大家关于环保世界的更多想象。


多肉的营员分享


今天还是我们的营员 —— 斑鸠 的十八岁生日。关上灯,大家打开手机手电筒挥舞为斑鸠齐唱生日歌,一同见证斑鸠的成年礼。斑鸠许下希望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的愿望,带着斑鸠的美好期许,我们一直在路上!



今日彩蛋:独特的竹塔村








DAY 8



一、环境人类学课程2


今天上午,陈博士为我们带来了他的环境人类学课程二,这次课承接了昨天他从我们口述得到的关于竹塔村村民的信息并对我们十个组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例如缺位表达、天然屏障、客观政治、情感生活等。



在这次课程上,我们在一种较为轻松的语境中和陈老师以一种意识流的方式来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联系和认知差异,也令我们在三言两语中领悟到了这一点。



二、社区调研2


今天下午我们进行了第二次的社区调研,每个人都积极和村民们展开交流。



结束调研后,大家回到教室分享、总结。


在新一轮的调研中,每个组或者每个人都有了新的收获和感想。有的组从社会学的视角,以代际发展的脉络梳理了村庄三代人的发展及现状,以此映射村庄经历的时代变迁;有的组关注到乡村女性议题,讲到了村庄女性地位以及她们在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也会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当然,保护区建设与红树林生态也是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很多组都分享了相关的内容,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倍具争议的话题,值得大家再探讨。


大家的分享,互相印证,互相补充,从不同的方面增进了我们对于竹塔村与相关议题的了解与认知。当然,我们的调研内容与结论依旧是青涩的,还需要大家继续分析与探讨,以期获得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知。







三、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观察课



刘毅

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总干事

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


晚上的课程是刘毅老师的《滨海湿地潮间带生物观察室内课》,他有着非常丰富的观察实践经验,是《我们赶海去》这本书的作者


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习到了石磺、海参、船蛆、蓝斑背肛海兔的基本繁殖方式和自保方式。老师还介绍了弹涂鱼、招潮蟹等这些我们可以在这里观察到的滩涂生物,使我们对第二天早上的生物观察实践课更加期待了。








DAY 9




一、潮间带生物观察


上午十点半,待潮水退去,刘毅博士带着营员们走进红树林科研栈道,开始红树林潮间带的生物观察。




带着前一天室内课学到的知识,同学们在栈道里的观察都非常细致认真。



无论是红树植物老鼠簕、秋茄和白骨壤等,还是鼓虾、滨螺和弧边招潮蟹等红树林里的生物,刘老师都以生动的小故事引导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引发同学们的连连提问。


沿着栈道慢慢前行就来到了观鸟屋,观鸟屋的平台视野开阔,且有可以观察大弹涂鱼的光滩。很多营员都是第一次见到大弹涂鱼,看着它们或是觅食或是保卫领地,纷纷赞叹大弹涂鱼行为的有趣。






返程路上我们偶遇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实习团队和第一天曾为大家上过课的厦门大学的王文卿老师,大家在野外进行了又一次交流。





二、绿色营文化


下午趁着营员们准备宣讲前的间隙,水杉老师给我们继续将第一天的课程中没讲完的部分进行了补充。接着上一次对绿色营历史故事的介绍,水杉老师这次主要从精神文化展开讲述。


每个营员通过水杉的介绍,对绿色营的四大精神和绿色营这么多前辈的坚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了解。大家也看到,绿色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直在创新改变,在与青年人一起学习进步。



在讲完了绿色营的相关文化之后,水杉向营员们征集下一期的营期主题、形式、地点,很多营员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比如鄱阳湖环境人类学训练营,广西北部湾珊瑚礁自然保育营,山西水土流失调研营等。



三、社区宣讲


晚饭后的社区宣讲,出发前空中布满了乌云,到达场地没多久便下起了大雨。一时间大家都聚集在了关帝庙的屋檐下,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幸运的是,有几位先前约好的小朋友早早就在这里等候了,于是大家重整旗鼓、迅速反应,开始各组的工作,还派了几位营员去村中继续邀请村民来参加。活动随着人数的增多逐渐热闹起来,其他村民也闻声而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顺利地结束了第一次社区宣讲,回到了基地。










我们回到教室后,开始复盘,深刻反思并在纸上写下了自己小组的策略在行动中的优点和还可以改进的地方。大家都在思考我们前期还应该有哪些紧急风险预案,去了之后如何快速吸引村民以及讲什么样的内容他们更能接受。每个小组都写满了白纸,并且上台分享了他们的反思结果。
















对于我们来说,社区宣讲是一步勇敢的尝试,正如那场雨一样,它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其背后的意义也饱受质疑。


在后来的复盘当中,大家深入讨论了关于“竹塔村的公共宣讲是否是自我感动”的问题。大家各自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同意,有的反对,有的保持中立。大家各抒己见,表达看法。


最后水杉老师总结到:我们要保持对科学的尊重,即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说,一个短时间的社区宣讲也许并不能对当地做到什么改变,但我们尊重科学的同时,不要陷入制度和流程当中,情感同样具有巨大的力量,我们要看到信念和理想带给我们的指引,不要放弃,相信大家的行动是有意义的。


尽管我们遇到了各种意外和阻力,但困难之外也有很多意外的收获。风雨后总有晴天,愿我们能继续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小彩蛋①:宣讲小组自制海报分享












小彩蛋②:奇妙的红树林



双齿拟相手蟹 ©椰子



大弹涂鱼 ©天堂鸟


弧边招潮蟹和弹涂鱼© 天堂鸟


弹涂鱼的领地意识很强,当有同类或者螃蟹进入它的领地,它就会竖起背鳍,鼓起嘴巴表示恐吓。


大弹涂鱼和弧边招潮蟹© 天堂鸟



图片丨营员、老师

文案丨榴莲树、斑鸠、多肉、学委

排版丨与海棠

审核丨白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