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 | 2018暑期调研项目:三江源的生态与社区
2018-09-16 11:22:02






最后来欣赏一下三江源的动物们吧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暨“2018绿色营暑期调研项目:三江源的生态与社区”营员招募工作已经完成,本次营期共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及单位的61位伙伴报名,经过报名表筛选、网络面试、电话面试三个环节,共有24位营员最终入选本次营期,名单现公布如下:


(解释权归绿色营三江源项目筹委会)



营期回顾|初识玉树


Part One 营期起始


今年夏天,7月22日,在青海玉树的玉树州国际青年旅社,来自全国各地十几所高校(蚌埠学院、版纳热带植物园、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集美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湖南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山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和组织(自然介公益发展中心、厦门市一半村自然学校)的营员汇聚一堂,2018年(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三江源项目正式启动。


全体成员合影


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筹委向大家介绍了绿色营的历史和传统,从本次调研的主题和初步方案到营期内各位委员的职责,筹委的话语让大家逐渐融入了营期氛围。


随后全体营员做了自我介绍,从自然名到对三江源的向往与期待,再到与绿色、自然的缘结。虽然大家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对绿色的热爱是相同的。在青旅温暖的氛围中,台上台下的营员们脸上都浮现出了会心的笑容。这股温暖也汇入每个营员的心里,涌上了更多的对之后营期的期待。



Part Two 玉树实地走访


在玉树的这三天,营员们利用适应高原环境的修整时间,前往虫草市场玉树州博物馆地震博物馆结古寺新寨玛尼石堆,也很有幸地观看了当地赛马节的游行。在了解与感受独特的藏族文化的同时也预先在玉树州展开了对营期相关主题的调查。


第一站:虫草市场&玉树州地震博物馆


考察当地的虫草市场  图/鸭子


虫草市场,我们邀请了从事这一行业的“虫草王子”为我们对虫草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包括虫草的形成、功效、市场和鉴定等等,丰富了营员们对虫草的认知,也为调研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营员们提出了在前期资料收集时未能解答的问题,从虫草的采挖方式到虫草价格的变化,“虫草王子”都耐心地为我们一一解答。


另外,两位热情的藏族向导卓嘎和措巴也介绍了他们家采挖虫草的情况,让我们通过实际的案例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些年虫草对当地的居民生活的影响。


我们随后参观了玉树州地震博物馆。面对地震后那些被记录下来的灾难景象和馆外充满着活力的新玉树,营员们陷入了沉默,除对地震受灾人民的同情外,也生出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玉树州地震博物馆  图/鸭子


第二站:玉树州博物馆&赛马节


玉树州博物馆 图/云云


玉树州博物馆是玉树地震后的灾后重建项目,主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部分。自然包括水文、地质、动植物等,有可可西里和三江源两个专题;人文包括民俗、历史、宗教等。在博物馆里,各种飞禽走兽标本们吸引着营员们的眼球。艳丽的唐卡、精致的器皿、优美的服饰也让营员们不禁感叹。通过对玉树州博物馆的参观,营员们不仅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全面的了解,也深入的感受了玉树独特的人文风情。


另外在前往博物馆的路上,恰逢玉树一年一度赛马节游行,或头戴玉石,斑斓闪耀,或手持彩旗,骑骏马闲行,营员们融入到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中,藏族文化也更加鲜活地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盛装游行的玉树赛马节  图/鸭子


第三站:结古寺&新寨玛尼堆


神圣的结古寺  图/石榴


结古寺的喇嘛带领我们参观了结古寺和新寨玛尼堆,在庙宇间的行进过程中,喇嘛为我们介绍了建筑、装饰、色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另外在自由活动时间,营员们也在结古寺周围进行了自然观察,在结古寺上空群飞的红嘴山鸦吸引着营员们的眼球,天空中偶尔出现的高山兀鹫不时引起大家的惊呼,山坡上不停露脸的鼠兔也成了所有营员的新宠。不少营员也是第一次接触高原生物,大家对后面的相遇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结古寺上空群飞的红嘴山鸦 图/鸭子


搬家的川西鼠兔妈妈 图/野马老师


新寨玛尼堆约有20亿块玛尼及经文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堆。五色的六字真言石,鲜明的红色石墙,飞扬的经幡,厚重的转经筒以及虔诚的人们。我们对藏传佛教又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古老的新寨玛尼堆 图/云云


Part Three 前期培训


在玉树州的最后一天,继线上培训后,随队老师和在地老师们再次给营员进行了分享。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营员郭玉荣发言分享,营员们回溯起源,纪念马霞阿姨。


裘丽: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管制研究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裘丽老师引导大家,围绕本次绿色营的生态体验的主题,从垃圾资源虫草政策四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确定营期调研的重点。每个成员确定了最终的调研方向。


陈格宗-野马:荒野基金会国际自然教育讲师、荒野保护协会台南分会会长


野马老师分享生态旅游的目的意义和行动方法,以台湾兰屿“咖希部湾”为例,阐述如何用艺术的方式解决游客垃圾问题,以及“小猎人”营期是如何寓教于乐,教给小朋友山林的智慧;


余涛-鱼头:鸟兽虫木发起人,自然解说员


鸟兽虫木的鱼头老师分享了关于南昆山溪流的自然故事,生动有趣。以及他在昂塞国际自然观察节的奇妙经历,为我们的调查目的地——曲麻莱县发展生态体验项目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李鹏:游牧行创始人


玉树游牧行的负责人李鹏老师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藏民的文化和目前他所做的生态旅游发展状况,为我们的调查设计如何能更设身处地地为藏民们着想提供了指导。


在玉树的营前准备与修整也在这里告一段落,接下来,营员们整装待发,即将深入巴干乡团建村进行后续的生态体验与社区调研。



文字/虾米、石榴

编辑/鸭子、石榴



营期回顾|绿色营在团结村



营员们在隆宝滩进行观察 图/格菱


7月26日我们离开玉树,前往团结村。在路上,我们参观了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青海省内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主要为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普布接待了我们,并为我们进行了讲解。在我们这里有幸看到了高原湿地精灵——黑颈鹤和斑头雁。


在远处晾翅的黑颈鹤 图/野马


在隆宝滩附近进行修整与进餐 图/格菱


翻过座座山,穿过条条沟,经过一天的奔波,我们来到了本次调研项目的目的地:玉树州曲麻莱县巴干乡的团结村。在团结村迎接我们的是山间峡谷,代曲东流,四个白色的帐篷住着牧民叔叔一家,抛开早已没有信号的手机,我们开启了在团结村与自然亲密无间的营期生活。



Part One 开营仪式&访谈


村民与营员们的合照 图/云云


营地主人也是退休的护林员尕松扎西给大家献上了哈达,晚饭后营员们与当地的牧民坐在三江源的星空下的草地上进行了互相的自我介绍,并各自述说了自己的本次营期的期待。第二天上午,我们在山谷中营地前一起进行了简短而又隆重的第二十三届全国大学绿色营的开营仪式,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尕塔、曲麻莱县巴干乡团结村村委书记巴巴以及管理局多位工作营员人员、护林员和当地牧民与营员们一起参加了开营仪式。尕塔局长、野马老师、羚儿羊老师、水杉老师、裘丽老师依次发言、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当地和本次营期的相关情况。最后巴巴书记做了总结发言。


在群山间、蓝天下的开营仪式 图/云云


尕塔局长在致辞 图/云云


在开营仪式结束后,趁着平日都难得一见的村民们都在场,我们以之前在玉树讨论的虫草、垃圾以及自然观察体验为三个主题方向,分为三个小组。在帐篷里,以之前裘丽老师为我们培训参与式地访谈与村民进行了交流。关于这部分内容后面我们会有专门的文章进行总结。


我们与村民在帐篷中进行访谈 图/云云


白纸在帐篷中展开,村民说,我们写。一点一点我们以不同的主题顺着时间线和村民一起梳理在这三十年间在群山中发生的变化。


“虫草在这些年间究竟因为什么原因成为了以放牧为主的村民们的经济支柱?”
“村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垃圾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
“尕朵觉悟神山什么开始修建了步道?”
……


村民从回溯中明晰了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与自己的联结点,我们在村民的讲述中也如同和他们一起走过了这三十年来的世事变迁。



Part Two 生态体验


虽然团结村的生活条件格外“艰苦”——没有信号、没有厕所、每天只能在晚上的时候限时发电。但对于我们这些爱自然的孩子,这里是我们无比向往的世外桃源。说起在团结村生态体验的那些事,我也许两天也说不完。但如果按照地点来分,就是一个营地,两个地点。说两个地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在团结村的营地。


山间的白帐篷是我们这三天的营地 图/鸭子


营地被群山包围,代曲河从山间流过,向下汇入通天河(也就是长江上游)。每天一早,拉开帐篷的帷幕,湿漉漉的草香和阳光都将我们包裹。清晨山间的新鲜的空气怎么也满足不了我们贪婪的肺。


牧民叔叔一家一大早就从代曲河中打上来了大家洗漱需要用的水。用清凉的河水洗漱完毕后,谁都不放过早餐与出发之间的难得间隙,我们会沿着帐篷前唯一可以通车的小路在山间观察。


“看,那边有只红尾鸲”,清晨大家在山间的自然观察 图/野马


在外出的途中,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路口会出现的是好奇张望的喜马拉雅旱獭还是静静喝水的白唇鹿,而随着太阳逐渐烤热山谷,兀鹫、黑鸢也会乘风而起。这里的处处都充满着未知的惊喜。虽然晨间的时间总是转瞬即逝,但每一天大家都不会缺席。



当然当一天行程结束后我们回到营地,黄昏时间的营地也同样精彩。在营地等待我们除了在夕阳下变成暖色调的山谷,还有身前山上栖息的无数岩羊与身后山上停歇的一二兀鹫。鼠兔、高原兔在营地旁的山坡上时常出没,棕背黑头鸫、灰头鸫也是帐篷前草地的常客。



而每当夜幕降临,牧民叔叔会打开“突突”的发电机,山间只有发电机孤独的喧哗声,天上的月亮如明灯,星星如点缀,而我们的四个帐篷是地上唯一的光亮。


夜幕中的营地躺在山间 图/野马


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当地设计生态体验路线,对路线上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野外考察,所以在营地期间,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外出对每条路线进行全方面的观察记录。


考察的主要路线有两个: 尕朵觉悟神山 以及 通天河大峡谷


尕朵觉悟神山


虽然尕朵觉悟神山作为藏区四大神山之一(另外三座神山是西藏阿里地区的冈仁波齐青海果洛的阿玛尼卿和云南迪庆的卡瓦格博雪山),但它较少受到人们的关注,再加之受到、当地藏族人民的崇拜与保护,这里保存着较为完好的生态环境。


我们在上午与下午分别到尕朵觉悟的不同的地点进行自然观察和记录,营员们分成几个小组,沿着不同的路线行走,记录沿途的花、草、鸟、兽、虫。而当地村民作为向导带领营员们转山,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营员们介绍沿途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和这些生灵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



通天河大峡谷


从营地出发,随代曲河一路而下,路过代曲河与通天河的交汇处,我们来到了通天河大峡谷。通天河因出自青藏高原,地势高俊而得名,而正因为其险峻的地势,这里也成为了人迹罕至的生物天堂。


我们在通天河谷的营地暂做停留 图/格菱


在通天河大峡谷,我们根据个人喜好分成植物组、昆虫组和鸟组。在和当地村民商讨后,自己选择地点进行观察与记录。在行走以及和当地村民的交流中,大家也在思考着如何让这条线路更符合生态旅游的体验,如何让来到这里的游客感受更好。并将自己想法与见闻都记录了下来。



这么长距离的在山间奔波,期间也少不了当地可爱的司机小哥们的帮助。司机小哥在路途和我们讲述的引人入圣的故事和他们车载音响中动听的藏族歌曲都成为了我们营期不可或缺的记忆。


营员们与司机小哥们在通天河与代曲河交汇处的合照 图/格菱


在每次经历长达一天的徒步观察后,我们都会在晚上对我们今天的所见所感进行总结梳理,将收集到的这些信息整理汇总在生态旅游手册,再一并传达给当地村民,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一些努力为当地带来一些改变。



Part Three 社区体验


在团结村的这几天,除了外出进行自然观察与记录外。我们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从生态文化节上观看小朋友们的可爱话剧,到当牧民叔叔家里体验当地村民的生活,我们都感受到了当地的热情与藏族同胞们的独特生活。


巴干寄小可爱的孩子们 图/楔齿蜥


巴干寄小生态文化节


在巴干乡唯一一所小学——巴干乡寄宿小学校举办了运动会闭幕式暨生态文化节,我们受邀到前参观。小朋友们穿上可爱的道具服用演环保剧的形式庆祝节日,小朋友们或蹦或跳,念着还不太熟练的台词,在红色的舞台上用他们的方式诠释了他们心中的生态的样子。


舞起袖子,孩子们跳起了美丽的锅庄 图/云云


孩子们在表演自己编排的环保剧 图/云云


牧民生活体验


营员们来到牧民家体验牧民的日常生活——挤牛奶和捡牛粪。和牦牛零距离接触的挤牛奶人见人爱,但和牦牛粪零距离接触的捡牛粪也受到了营员们的大胆尝试。营员把牛粪捡到牛粪框中后,再将牛粪捏成一小份一小份平铺至地上晒干,经过了几天的风吹日晒,牛粪就会成为牧民家中的重要燃料了。


将牦牛粪在地上平铺晒干 图/八角


学牧民叔叔挤牦牛牛奶 图/云云


星空下的篝火晚会


我们还和团结村的村民一起举办了篝火晚会。团结村的表演团的小哥哥小姐姐们为大家展示了藏区精彩的舞蹈表演和别有风情的歌曲。营员们也在仓促的准备中展现了各自的才艺。当晚会进入尾声,在星空下,火堆旁村民和我们手拉手跳起了锅庄。大家在混乱的步伐中,感受着夜晚山间这独有的快乐。


篝火晚会 图/野马


最后随着篝火的逐渐黯淡,我们把这片天地还给山谷,而我们在团结村的这三天也在飞逝的时光中逐渐走向了尾声。接下来,我们将要告别团结村可爱的村民们,前往巴干乡深入我们的社区调研,更多营期内容,请大家关注后续的推文~


文字/阳阳、石榴

编辑/石榴



营期回顾 | 大学生如何参与环境与社区调研


7月30日,我们从如画的团结村离开,前往巴干乡。我们将在巴干乡通过社区调查来补充我们的调研内容。这也是我们在营期的最后三天。


前往巴干寺的盘山公路  图/珙桐


从团结村前往巴干乡的途中,我们参观了当地著名的巴干寺。巴干寺距今已有472年的历史,被称为长江源头的第一座寺庙。巴干寺的管家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在巴干寺内,神圣的佛像,精美绝伦的壁画,虔诚喇嘛们的吟诵声,让我们沉浸在静谧庄严的宗教氛围中,每个人都跟随着管家静静地走在寺院中,听着管家述说着这座古老寺院的历史。


巴干寺  图/珙桐


管家带我们参观巴干寺  图/珙桐



Part One 社区调研


在巴干乡上,一些营员住进了牧民家中,亲身感受牧民生活。感谢在巴干乡为我们提供住宿的牧民叔叔们对营员们那几天的悉心照顾。


巴干乡的傍晚  图/珙桐


在巴干乡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整理调研资料,并通过走访、入户、访谈对我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最后的补充。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从团结村到巴干乡各个小组的调研过程吧~


生态旅游方向


营员们在团结村度过了愉快的三天生态体验,对当地的生态资源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在团结村的日子,当地的生态导赏向导们也为营员们在乡上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清晰明确了调研目标。


吹笛的牧民大叔  图/珙桐


作为自然资源小组,最终确定要为巴干乡提供一份有建设性的《生态旅游手册》,包括在生态体验过程中收集到当地的生态资源信息。


组员在调查当地食物  图/珙桐


组员们在明确了手册的目录后,讨论找出尚缺的资料信息和疑问点,有针对地在巴干乡分工开展调研。


“巴干乡是否有完备基础设施可以承载游客的到来?”

“当地有哪些文化传承可作为一种文化旅游的亮点?”

.....


我们在乡上的调研,受到了藏族朋友的热情欢迎和接待,为我们的调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支持。


虫草方向


老师、村民与营员们在团结村的共创使调研如火如荼进行,在裘丽老师的带领下营员们与在地牧民进行了参与式访谈,了解了团结村虫草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大致价格波动情况和藏区传统的畜牧业发展与虫草的联动性,以及国家牧区政策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虫草产业。


虫草市场的虫草售卖 图/珙桐


以时间线为主线,大事件为焦点的调研使得虫草小组让访谈逐步深入,对当地虫草产业的发展历史有了系统性的认识,确定了接下来的调研着重点是禧年至今的虫草产业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村民生活水平随之的变化。在巴干乡上营员针对这些点,进行入户访谈与调研。


“大家几乎都是依靠虫草季赚钱。那时候这条街上二三十家饭馆,还有澡堂。但虫草季一过,你看,就是这样,很冷清的。” ———菜店老板解释众多店铺不开张的原因


在非虫草季大门紧闭的虫草收购点 图/海带


“我们家不放牧了。有的家还有养,但虫草还是慢慢成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当地住户


最终,营员们的收获不仅是明晰了虫草的发展历史,更是在与老师学习调研方法与调研逻辑组织,如何与调研对象共创并了解到有价值的机会点,系统性去分析调研内容。组员们在巴干乡的调研受到了藏族朋友支持与老师的帮助,调研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垃圾方向


在巴干乡,垃圾问题小组的营员们就前期桌面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与当地牧民开展了参与式访谈调研,梳理了在地垃圾的产生到垃圾回收的路径,了解了垃圾处理问题政策的变化以及在地牧民对垃圾处理回收的态度转变及其原因。


我们在团结二队做的垃圾分类  图/萝卜


当现代商品进入牧区时曾受到在地居民的追捧,大量的塑料包装与塑料瓶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特别是牧民赖以生存草场被污染,野生动物也因误食而致死。


巴干乡的垃圾现状 图/珙桐


随着牧民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自发采取各种“清山”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家园。


一位牧民大哥说到“环境好了,牧草就变好了,牛羊也就长得壮了。


垃圾组在德乃南宗垃圾清运公司访谈 图/珙桐


不仅如此,在生态旅游体验中,营员们也对自身产生的垃圾进行了初步分类,希望借此可以提升当地牧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也能初步预估生态旅游者所产生的垃圾数量。如今的巴干乡,紧邻三江源国家公园,也希望这里的垃圾问题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代曲村的德乃南宗垃圾清运公司在代曲村转运垃圾 图/珙桐


夜晚的讨论


白天营员们外出调研,晚上回到住的地方就是整理和讨论。营员们都“席地而坐”,拿着自己的电脑或者本子在做记录,听完各组的分享汇报,提出自己的疑问点。


老师们在协助营员们调研 图/珙桐


大家都把自己当作一名初到巴干乡团结村的生态旅游的游客,在体验的过程中思考:


未来乡上发展生态旅游需要什么准备?

我们能提供什么建议?

我们调研产出的呈现形式是什么?

当地虫草经济将何去何从?

垃圾处理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


一个问题往往会引发一连串的思考,就如同一个系统链,整体处于联系中。因为有讨论、有争辩、有反思,每次经过讨论后,我们对第二天调研也更加充满期待。


营员们在访谈 图/珙桐


Part Two 巴干乡当地的创变尝试


巴干寄小的生态校园


巴干寄小的草坪上的香鼬 图/野马


这一次我们来到巴干寺寄宿小学校,由旦尕副校长带领参观巴干寄小的生态校园。巴干寄小两面环山,兀鹫、大鵟在山头不停地盘旋,雪雀、鼠兔、地山雀在校园内随处可见。


旦尕副校长带我们参观校园 图/珙桐


从有趣的藏棋操场,到庄严的书法教室,巴干寄小坚守着传承藏族文化传统的使命。我们从校长口中不仅了解到了有趣的藏族传说,更为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而倾倒。在巴干寄小和各位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共进午餐后,我们在学校的草地上欣赏并试穿了美丽的藏族服饰。


巴干寄小活动室的藏棋棋盘 图/珙桐


在巴干寄小换上藏族服饰的营员 图/珙桐


藏糖工作坊


在巴干乡,我们组织当地的妇女一起举办了藏糖工作坊,工作坊是本次调研活动中社区参与的一部分,希望能够在调研的过程中引导当地人关注和思考如何发展新的替代生计。藏糖作为藏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食物,由曲拉、酥油、白砂糖等成分制成。


藏糖工作坊 图/珙桐


巴干乡的各位勤劳的阿姨们希望能够发掘藏糖这种农牧副产品的剩余价值,并将藏糖作为一种巴干乡的特色产品与未来更多的会前往巴干乡欣赏这里的美丽风光的人见面。而我们来到这里将为她们选出我们的心仪味道,以及帮助她们思考藏糖如何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远。


藏族阿姨制作的藏糖 图/云云


在工作坊中,8位阿姨做了将近20种不同口味的藏糖,营员们一一试吃并从口感、口味、酸甜度等等方面为这些藏糖打分。营员们也提前从网上选购了不同形状的制糖模具,让在现场制作藏糖的阿姨们用新模具尝试制作出不同形状的藏糖,藏族阿姨们对模具十分感兴趣。


营员们在进行头脑风暴 图/八角


我们通过数据分析,选出了我们认为的三种心仪藏糖,并通过对这三种藏糖的分析向藏族妈妈们提出了我们认为成就其口味的因素。同时,我们还思考了藏糖的形状、包装和销售途径,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和藏族阿姨们分享了我们的想法。



Part Three 毕营仪式


最后一天晚上,我们在才仁桑培叔叔家举行了毕营仪式,同时也对我们这次的调研项目做了总结。我们也有幸邀请到了知识渊博的旦尕副校长参加了我们的毕营仪式。


毕营仪式上认真听讲的大家 图/珙桐


在那天晚上,营员们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大家在才仁桑培叔叔家的客厅里,给所有人讲述着我们这十多天的收获与成果,回顾着我们这十多天来的经历,分享着经过这么多天相处后的感受,有欢笑也有泪水。


巴干乡的彩虹 图/虾米


在营期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又到了分别的时刻。所有的营员们在营期内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家都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希望自然与藏区独特文化带给大家的感动,能够永远留在大家的心中。期待与大家的再次相遇,后会有期~


文/云云、海葵、石榴

编辑/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