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已有账号,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
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
请绑定手机
生态摄影,一种艺术创作
在随便晃一下手机就能出一张照片的今天,怎样才能锤炼一双摄影眼,从欣赏自然之美进阶到记录生命精彩,真正走进生态摄影的秘境?2018年6月3日,在绿色营的海珠湿地自然导师培训中,徐仁修老师公开讲授生态摄影秘法,其中涉及的生态知识新奇有趣且丰富,请恕以下笔记和回忆无法还原课堂十分之一。
1. 独一无二的视觉吸引力
不同于呈现风光之美的风景照,生态摄影在内容上呈现的是生态故事,是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深刻复杂又真实存在的关系,例如在长白山这样的地方拍花,需要呈现的是高山后面的蓝天和云彩,跟你在其他低海拔地区看的视角不一样,在运用光线的前提下,观察、熟知并呈现生物和生态的特性,这就是生态摄影视觉吸引力的起点。
在互动上,生态摄影具备视觉吸引力,拒绝平淡无奇,要给他人充分的观看与分享的心理动力,为了实现这种与美直接相关的吸引力,也许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我要拍一张长在树干上的金巢兰。
有一年我去的时候发现晚了三天,它已经不是最美的时候了,边缘已经变白,花朵已经不是完全绽放的时候了。第四年去的时候下了大雨,拍摄状况也不理想。
一直到去年,两传老师说准备7月底去,我说我先去看看,去了发现刚刚好——要平视它,拍得跟它等高,它是金黄色的,四周全是绿色的树干,光线要一直等到太阳照进来,让它成为整个照片里的亮点和主体,同时还要呈现后面的大树,告诉人这是在树干上生长的。
一张金巢兰的照片,前前后后拍了六年。最后的呈现方式包含我的创意,也基于我对摄影的了解。
对待珍贵的自然物,不是挖回家,而是以生态摄影的方式欣赏、记录和分享它。
2. 生态摄影难在哪里?
生态摄影是将瞬间精彩化为永恒的艺术品,也是融合了诸多生态知识与野外经验的思想作品。
有人在鸟岛拍鸟,用各种方式引诱鸟儿前来,只为在别人架好位置调好角度的照相机上按快门。
实际上生态摄影意义上的拍摄,最大的乐趣在于个人在野外的寻找经验,每个人每一天每一步的寻找都是富有个性的故事,毕竟,相比在基金会支持下专事拍鸟,一年就可以拍遍各种惊艳鸟儿的人而言,大部分人的生态摄影,最精彩有趣处,乃在于追寻的过程对于个人的意义,这个过程中,需要细心去观察,需要耐心去等待,有时候,也需要勇气去冒险,更多时候,需要老天配合给你时机,你才能拍到不常见的不平淡的照片,或者是从平淡中发现不平淡的细节,例如瀑布很常见,但结冰的时候就很奇特。
一张好的生态照片,背后一定有大量精彩的过程在累积和成就它,当你开始追寻,你开始有思想,开始用照片去表达,就会拥有与他人不同的角度和视野。
年轻时很美的老妇人
是酋长夫人
有着我们从未见过的长耳朵
(传说耳垂过肩是皇帝命)
这是这张照片的视觉吸引力所在
我曾经拍过一张猎头族酋长的手,猎头族如果没有猎过人头,就不是英雄,也不能结婚。女子长到15岁之后,头发必须要由英雄的手抚摸过才能剪掉。
狩猎者提防其他人抢占地盘的方式就是砍对手的人头,砍下来之后,放在灶台上熏黑防腐防臭,家里有人头代表有壮士。我去的时候说我是另一个酋长,对方就以酋长之礼来接待我——请我喝椰花酒,吃蛆。
我吃了一口咬不烂就拿出来,并强作镇定地说:“这么美好的东西为什么要生吃?我们那里是用椰子油煎来吃。”
酋长就让他的夫人去煎得香香脆脆的,于是我勉强吃下去了。
因着这段经历,成就了一张独一无二的背后有故事的生态照片:
3. 想象力、生命力、幽默感、神秘感、艺术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想象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有想象力才能有创造力。带孩子们去大自然,让万物激发并滋养他们的想象力。大自然里的智慧带给人类许多的启发。
空中加油机是研究长喙天蛾的仿生学发明,平时像枯叶的蛾子,一看到靠近的小鸟就突然打开翅膀,上面像猫头鹰眼睛一样大的斑点,能有效驱逐天敌,蝉一面吸食树液,一面把水排出体外,鸟为什么要晒日光浴?野鸭子为什么要聚集起来在水面绕圈?……
大自然里无穷尽的智慧和奥秘,都在等待孩子们以好奇心去学习和解密。
丹顶鹤内心OS:
“我来看看你到底拍得好不好😁”
幽默感是面对生活的一种乐观态度
大自然富含的趣味赋予我们幽默的智慧
长鼻猴是内裤外穿的超人
被走私到台湾又由徐老师送回苏门答腊岛的
红毛猩猩和收养它的僧人演绎现代《西游记》
两条马陆之间的抵死缠绵
抓住一只蚱蜢的中国巨树蛙
像是嘴里叼着雪茄的华尔街金融资本家
又像是香港的黑社会老大……
抓着鱼的鱼鹰宛如骑着扫把的巫婆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
仿佛在说:
婚前要睁开双眼看对方
婚后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幽默之心看待大自然
也能以达观之心面对人生种种
好的生态摄影可以展现大自然的神秘感
浮到水面上的水母的花
高黎贡山上长在树干上的兰花
“会走路”的高达30米的棕榈树
在天空形成河流的树顶
萤火虫星星点点的幼虫
夜间从地上冒出来的火
拍了三年才拍到的日落时的招潮蟹
夜里的青背赤蛙
苏门答腊虎
台风将至时的天空……
生态摄影镜头下的万物
美且有灵且充满神秘感
阴暗雨林里的报春花
成为生态摄影的主角
高大的树木反而成为衬托它的配角
高海拔地区的点地梅贴着地长
看似低微,却在春天开花时成为亮丽的主角
大树干上的金巢兰
背后的大树托出了它的高度与美丽
把俯冲中的蜻蜓翅膀中的紫色对焦且拍出来
对生态摄影主角的用心选择与着力凸显
要反复尝试才能抓住最好的时机
其中体现的是自然观察的功力
也造就了生态摄影的艺术感之源
对生命关怀与热爱,再加上虔诚与欣赏,自然懂得传达生命的美与精彩,这是生态摄影的秘诀! ——徐仁修老师
学员分享
张冰:
培训给我自己带来了非常大的变化,开始尝试使用更加系统的生态思维去了解这个世界 。也从此走进了,一个新世界——认知自然感知自然。
自己最大的不足其实是,《林间最后的小孩》里面所讲述的——有着强烈的自然缺失症。希望自己能够学会,不用知识和认知,而是用感知,去走进自然。
现在我再次去做旅游路线设计的时候,虽然主题依然是历史和文化,但我也已经开始尝试,把生态系统考虑进来,比如什么样的自然养育了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太阳鸟:
参加这次培训的收获有三个:
第一,对自然观察的了解和看法,之前我会自我设障碍:自然观察很花时间,必须到户外去。飞鼠老师说过一句话:自然观察就是生活的日常。去哪里都带相机,我对他那张厕所里的蜘蛛的照片印象深刻,我现在去哪里,不一定是户外,其实一个院子、一个阳台,也可以开展自然观察,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发生的。
第二,是徐老师说的“看见未见”。记得我们的第一次上课,有个同学问徐老师,什么叫生态,徐老师说“看见未见”,照片背后的故事,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个放到生活里,是一样的,我最近在参加绿色营线上课,每天都打卡,本来觉得暑假没这么多时间,同时也不想为了打卡而打卡,可坚持下来,看我自己的记录,我观察的不仅是物种的,更多的是“生态关系”,这些照片背后,记录下来的,很多是我的童年回忆、我的五感感受、那个当于我遇到这个物种时的心情,比起那种物种记录,我更喜欢这样的记录,或者说,我找到了适合我自己的打卡方式。
第三,是从野马等多位老师和青苔等同学身上感受到的那种全然和自然联结、自在放松淡然的生命状态。生命才能影响生命,我们都是自然的孩子,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各位荒野老师所呈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法门和“套路”,我们是一样的,我们又是不一样的,“看见”我自己的“未见”,接纳我的有限,我也可以摸索出专属于我的风格,我们经常说生物多样性,放到我们各自的生命里,我们也是可以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文 / 枪枪
图 / 徐仁修、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