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干货丨自然笔记:将刹那的邂逅化为永恒
2018-04-18 21:00:00

身临自然时,特别的气味、亮眼的画面、瞬间的灵感总是让人兴奋,想留住每个美妙瞬间。3月29日上午两传老师就教我们如何写下与自然的邂逅——自然笔记。



“多看,多读,多写,多画。”老师说到,“记重点,随性的涂鸦可以帮自己记住很多事。”老师翻开形同挚友的笔记本,每一页都是个回忆匣子,记录着他们的故事,即使年岁已久也恍如昨日。



“笔记是一份难得的记忆,是我的涂鸦与随笔,帮我捕捉瞬间的印象,随时提醒我过往的蛛丝马迹。”时间会冲淡很多记忆,而笔下的痕迹却可以成为时光机,重现你所感触的事物。


它可以是绘画、是剪贴、是诗文,也可以是再日常不过的字句,以自己的方法记就是最适合的笔记。喜欢绘画,两传老师就用画结合文字来完成笔记,而我们也需要在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说起绘画,两传老师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袋:自动铅笔、勾线笔、彩虹笔……还有进阶版的自来水笔、水彩本和固体水彩颜料,可以素描打稿后,当场随心上色~




老师的几张自然笔记照片


笔记的内容不限于观察到的自然生物,也可以是天文地理、人文景观;体现自然物记录时,可以从尺寸大小、构造、样貌特点、细节多重放大、时间分段呈现等等角度去体现。


开始动手就不难。如果平常不画画,从静的自然物先着手,会更有信心;先选择构造简单一点的对象,例如真菌;如果对象太复杂,你依然很想记录,就简化或抽象,能画出框架或重点也很棒啦,就像小时候画起画来自信满满的自己。


自然笔记是给自己看的,不用顾虑,想画就画


我们可以借笔记把不够熟悉的对象记录下来,在描述或是绘画的过程中,自然会对它更加熟悉,回去也方便进一步查找和学习。至于一份完整的笔记,有时需要长期的观察才能实现。例如,跟踪一棵植物的生长全程,或是看它如何从花到果。每次记录都为完整的笔记积累量变,说不定有一天,它也可以成为一份报告、甚至一本书。


两传老师多年自然笔记积累的成果


在观察过程中

我们可以透过纸和笔

及一颗热诚开朗的心

将刹那的邂逅化为永恒

并与朋友共享我们的——

发现,心得

与喜悦


李两传老师



午后学员们就带上自己的笔记本和笔,漫步海珠湿地,用自己特色的笔触,绘下所见,再通过分享笔记来传递欣喜——



学员作品展示


作者:木棉


用眼睛看,拿起笔画,真的和直接影像记录完全不同。原本以为,之前给肾蕨已经拍过许多照,广角的微距的,画起来不说得心应手,总该是不太费劲吧……


然而画了一片叶之后,惊觉羽片的排列方式根本不是我想当然的一对一,而是左右正好差半片羽片的距离!这一点我在拍照时从未注意过。


作者:石斛


每次路过这个池子都会被这个酒杯状的黄花所吸引,但每次都是匆匆的路过。此次的笔记也是课程有这个安排、故毫不犹豫的就走到这个池子里,很高兴能够和它有一个亲密的接触,它的花型与罂粟、虞美人极像,固有水罂粟之美称。


叶子椭圆形/卵圆形,花苞呈矛头状,花瓣三片,雌蕊六出,雄蕊簇生与雌蕊之间。茎走淤泥,叶子浮于水面,在开花之前茎会离开淤泥长在水面上,于保持花朵能够充分的伸出水面确保成功授粉。后面长出的茎会根据开花与否选择再次插进淤泥或继续漂浮在水面。整一个过程都是充满智慧的设计。


作者:柠檬草


一种与“3”很有缘的植物,茎的剖面图近乎等边三角形,每节开花处三朵先开、三朵后来,两者相间,还有三片白皙柔软的花瓣。她是挺水的小仙女,亭亭水面小半米,一阵风过,便是一场白纱裙盛宴,与豆娘共舞。


作者:小羊


喜欢自然观察的人,会受到自然的特别善待。


在湿地的某个不起眼角落,干枯的河床一角,大小石头密布,毫无生气的环境,而自然观察者却知道,真正的生命力在于地表下。我翻开了石头,一只粪金龟出现在眼前,墨黑金属色的粪金龟,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前胸背板的延伸,直接盖住它的整个头部,俨然戴上盔甲的黑武士。在其鞘翅上,密布浓黑色的小点,似装甲上的饰纹,装饰着战争与生殖。


在临走前,我将石头重新放回原处,盖住,就像去他人家做客,临走前我会轻轻关上他家的门。


大家都是最棒的~



文 / 柠檬草

编辑 / 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