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二维码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已有账号,使用账号密码登录账号密码登录
新用户请使用 微信登录 创建账号
请绑定手机
栖息地内的雄性绿孔雀©️奚志农
绿孔雀(Pavo muticus),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全球性濒危(EN)物种等级。曾经,中原的河川、岭南的丘陵、江汉平原的湖沼、彩云之南的深山峡谷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如今,绿孔雀的栖息地一再被破坏、压缩,分布区几乎全部呈破碎的斑块状,仅存在于那些保存完好、呈相对原始状态的河谷。
2017年3月21日,环保组织 “野性中国” 在云南省恐龙河保护区附近的野外调查中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绿孔雀,而其栖息地恰好位于正在建设的红河(元江)干流戛洒江一级水电站的淹没区,该水电站的建设将毁掉绿孔雀最后一片最完整的栖息地。为此,环保组织 “自然之友” 和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紧急梳理文献、咨询专家,了解到近年来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与“野性中国”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因此,三家环保组织向环保部发出紧急呼吁:建议马上叫停上述水电站的建设;重新评估该水电项目对当地生态、特别是对绿孔雀等重要保护物种及其栖息地的影响。之后的这几个月里,多家媒体及众多专家和社会组织都参与进来,共同关注这最后一片完整的绿孔雀栖息地。
根据野性中国最新开展的“云南省绿孔雀快速调查”及最近举办的“红河中上游(戛洒江、石羊江、绿汁江)绿孔雀及其栖息地保护专家研讨会”,证明红河流域上游干流的石羊江河谷及其支流是绿孔雀在中国最适宜,也是最后一片保存连续、完整的栖息地,是中国野生绿孔雀种群恢复的最后希望。专家一致建议应先暂停戛洒江水电站的建设,进行抢救性调查之后评估时候进行下一步水电站建设。
正在建设中的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奚志农
因此,为了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力量,带领大学生在环境热点事件中学习和体验,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大自然,也作为绿孔雀栖息地调查的一部分,在野性中国、自然之友、中科院等机构的支持下,本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调研活动将前往云南红河中上游,走进绿孔雀最后一片完整的栖息地,同伙伴机构和专家一起在该区域开展调查。
活动内容
前期培训:
邀请野生动物保护、植物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等领域的专家老师进行前期培训。通过文献检索和资料整理全面梳理绿孔雀事件的相关内容。
实地调查:
前往红河中上游开展实地调查,采用漂流溯溪的方式对红河中上游进行整体考察,通过生态调查、社会调查等方式对栖息地及周边地区的绿孔雀生存情况进行考察,力求更加全面地掌握栖息地及周边环境的实际情况。
后期宣传:
根据营期调查内容及时梳理调查结果对外发布,并制定宣传计划,营员回到所在地后进行不少于三场的宣讲活动。
附:活动区域图
绿孔雀栖息地相关区域
恐龙河洲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图
Part One 开营仪式
2017年7月15日,来自国内外十几所高校的二十多位营员来到云南昆明,在连心国际青年旅舍相聚,2017年(第22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绿孔雀项目正式开营。
在开营仪式上,首先全体营员做了自我介绍,从自然名的故事到对绿孔雀的关注,再到来到绿色营的目的和期待,虽然每个人与绿色营的交集深浅不一,专业更是文理医工艺各有千秋,但从互相的自我介绍里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此刻身边的这群小伙伴都同样拥有一段与自然心交神会的故事,一份为保护绿孔雀挥洒汗水的热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我们才会因缘相会此地。
接下来本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绿色营理事孟刚(水杉)给大家介绍了本次营期的一些活动背景和筹备情况,对营期的一些基本事项做出了说明,也对本次活动提出了具体期待,希望大家抱着学习的姿态,在本次活动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并对自然之友、野性中国以及多位老师的支持表示感谢。
然后自然之友总干事、绿色营2004年营员张伯驹为大家做开营致辞。
作为2004年的老营员,伯驹首先以亲身感悟唤起我们对营期的期待,从绿色营的历史传统,讲到今年的绿孔雀保护。我们将共同经历一段生命,彼此支持,留下一份只有我们才懂的“独家记忆”。伯驹提醒营员们在直面赤裸真相的同时,仍要保持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伯驹的致辞诚恳真切,使得营员们深受感动。
伯驹最后把对本次营期的期待凝结为四个词:“野性、皮实、好奇、负责”。希望营员们放下现代文明的枷锁,身野如野人,让感官变得灵敏,心野如赤子,无戒心,不取悦,袒露真实的自我;放下社会的结构化训练,剥落偏见,用同理心去触碰自然与人。希望营员们有弹性,不轻易被外界侵害;有韧性,受到侵害后也能恢复。也希望营员们不只对自然,也对身边的人彼此好奇,让价值观相互碰撞。还希望所有营员对自己,对每个人,对所有的支持者,以及即使不理解却也没有横加阻拦的人负责——责任心,是成为绿色公民的必要条件。
最后连心国际青年旅舍的刘先生为营员们介绍了青年旅舍的发起以及其中的理念,并在结束后为营员们进行了实地导赏,介绍青旅的具体环保节能和废物利用的措施。
Part Two 营前培训
从7.16-7.20,在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营员们接受了密集的培训,从多个方面为本次营期的实地调查做好准备。
第一课:绿孔雀、社会-生态系统与行动的可能性
张伯驹-地鼠(自然之友总干事、04年绿色营营员)
伯驹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绿孔雀的相关内容。经过头脑风暴,每个小组以关键词的形式分享对绿孔雀的现有了解。在此基础上地鼠老师对绿孔雀的文化审美价值、跨国界特征、所面临威胁和国内保护区“自身难保”的现状进行了补充。
第二部分介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Ostrom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使用社会-生态系统去思维,将看到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之间的复杂交织。并展示了自然之友运用Ostrom的理论所做的北海湿地案例。
最后根据自然之友的经验,伯驹为营员们介绍了两个行动框架:环境政策框架和环境治理框架,为我们在调研后的行动提供了具有实操性的建议,如推动环境决策的公众参与,介入环境争议与冲突,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参与环境管理的立法等。
第二课:绿孔雀资料汇总报告
王伊雯:(清迈大学社会科学▼本科生,17年5月开始作为野性中国实习生参与绿孔雀保育计划工作)
伊雯从绿孔雀、恐龙河保护区、水电站建设三方面进行详细的资料介绍。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绿孔雀的基本状况及面临的基因和栖息地威胁;而后介绍了恐龙河自然保护区的来历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水电站建设进度及与保护区的冲突。
第三课:新媒体传播及青年人社会实践
蒋双福:(芽木科技、大学生赛事资讯创始人)
蒋老师分享了当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类型和现状,提出了自己对青年人实践探索的思考,也介绍了新媒体传播的日常基本流程,并以“新媒体小编的一天”为线介绍了运营新媒体的方法技巧,为本次活动的新媒体传播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第四课:基于社区的保护实践
陆春明:(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屏边自然保护协会发起人)
陆老师以大围山周边社区为例,介绍了“社区保护地”这一种由当地居民保护自己土地的模式,及发展可持续生计的尝试和成果。通过社区动员,让村民组成生物多样性管委会和巡护队,自主地规划和管理当地环境,使得人与保护区的关系得到改善。并为营员们介绍了一些社区访谈的基本方法,教会大家如何在云南农村地区进行入户访谈。
第五课:云南绿孔雀调查
吴飞(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士)
作为绿孔雀研究领域的重要专家,吴博士介绍了绿孔雀相关生物学知识和国内分布的变迁历史,讲解了物种数目调查的整套流程和关键方法。
问答环节,营员们就绿孔雀濒危的原因、绿孔雀与当地人的关系、水电站对绿孔雀影响程度、保护区管理情况和保护绿孔雀的可能措施同吴博士进行了深入交流。
第六课:孔雀保护杂谈
韩联宪(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韩教授是国内最早进行绿孔雀研究的专家之一,也参与过1996年第一届绿色营的专家交流活动,在本次培训中韩教授为营员们介绍了孔雀的生物特征、孔雀物种杂交的相关信息,展示了绿孔雀日常生活状态,也从保护生物学的角度对绿孔雀受胁因素及保护对策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在与营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了与环境保护活动息息相关的“环评”(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环节的运行规则和内容,并运用各种国内现有的例子去帮助营员了解国内目前的物种补救方案,帮助营员在后期的实际操作中能有更深入的思考。
第七课:突破和多视角——共生社会中的自然教育
宋文莉-茉莉(云南在地自然教育中心联合发起人、06/08年绿色营营员)
茉莉姐先让营员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的自然观,而后引出自然教育所推崇生态中心主义(ecocentrism)自然观。分享了在地机构自然教育的理念——送给孩子们五样礼物:自然,生命力,美,伙伴,社区,并同样送给营员们。
第八课:社会影响评估简介
林杨(绿色流域顾问)
作为国内社会影响评估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林杨老师从基本概念、必要性和主要观点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影响评估理论,并应用这一理论深刻地分析了国内近年来各类社会热点事件。通过其精彩透彻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政府要展开一项社会重大行动时,应当如何将群众需求纳入考虑才能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营员们也将继续学习运用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探索如何更好运用社会影响评估的理论实践更好地推动绿孔雀的保护。
第九课:中国漂流探险运动的发展
冯春-幺哥(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中国漂流探险运动开创者之一)
本次绿孔雀栖息地调查活动将采用漂流的方式从水上进行,作为中国漂流探险届的标志性人物,幺哥特地从成都赶到昆明公益支持本次调研活动。当天幺哥为营员们介绍了中国漂流探险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被世界所关注的长江漂流事件,并讲解了一些基本的漂流技巧,为实地考察做准备。
第十课:“绿孔雀事件”中的公众参与与红河上游河谷季雨林
顾伯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顾老师从文化、科普、公共参与角度对绿孔雀事件进行解读。首先介绍了绿孔雀在东南亚与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文化意象,而后通过回顾本次绿孔雀事件,指出公众是推动绿孔雀保护与研究的主角,并提出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的途径。最后,顾老师特别地介绍了一下当地珍贵的热带季雨林生态系统和其他濒危动植物。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顾老师也将一起跟营员们前往绿孔雀栖息地开展活动。
Part Three 培训花絮
头脑风暴
特产分享会
为当地学生做自然导赏
营地自然观察
偶遇火把节
合照
2017年7月21日-7月25日,全国大学生绿色营绿孔雀项目实地调研的第一站,位于楚雄州双柏县紧邻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内鹅头山的大湾电站,营员们将从这里开始,调查绿孔雀在中国境内最后一片完整的栖息地。
本次调查的内容根据绿孔雀事件所涉及的因素主要分成三个部分:栖息地、社区、水电站,营员们分成不同的小组,从三个方面进行尽量全面的调查,以期获得更多的一手资料。对栖息地的考察首先采用漂流的形式,从水上进行。
因为当前正值云南的雨季,所以活动选取了紧邻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一段进行漂流考察,该段河流属于红河干流,礼社江的下游、石羊江的上游位置,这里曾经是绿孔雀密集活动的区域,本次活动也是该河段以绿孔雀栖息地考察为目的所进行的第一次水上漂流。
上图中⭕️区域为大湾水电站
红框标示区域为漂流涉及河段
本次考察的水上漂流部分,邀请到了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冯春(幺哥)担任水上指导、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顾伯健老师担任植物及栖息地科学指导,从大湾电站库尾和电站下游部分开展漂流,近距离观察河谷栖息地和河岸季雨林植被。
因为绿孔雀的繁殖期为3-6月,彼时属于旱季,河水流量小,河滩裸露,便于绿孔雀在河滩开阔地带觅食、求偶等。而当下为云南的雨季,河水流量大,绿孔雀都在山上活动,因此本次漂流不会对绿孔雀造成影响。
冯春(幺哥)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理事、万里漂流第一人、2009年度中国十大当代徐霞客,曾参与长江、雅鲁藏布江、科罗拉多大峡谷等多次著名漂流考察活动
漂流通过一处险滩,营员敲桨庆祝 ©️顾伯健
野性中国摄影师kei在水中记录栖息地情况 ©️戴胜
阳光炽热,江波时急时缓,水路右岸正是恐龙河州级保护区所在。
山坡上的树木茂密苍翠,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顾伯健老师介绍,这里生长着心叶木、余甘子、厚皮树、木棉等具有热带季雨林典型特征的树种。漂流艇停靠在河滩时,水边是成堆被河水打磨光滑的石头,再往上,是开阔的草甸,牛群在远处悠然地吃草,蒲公英的小伞轻轻飘飞。青草延伸到山下,错落分布着一些高大粗壮的树木。这里,本该是绿孔雀觅食、求偶的最佳场所。
而据目前戛洒江一级水电站建设的规划,水电站建成之后这里的河滩和海拔675米以下的河谷季雨林将全部被淹没。
河谷季雨林植被©️海鸥
季雨林植被©️kei (野性中国)
6月初旱季适合绿孔雀活动的河滩©️水杉
河边存有裸露的河滩 ©️狼尾草
栖息地 ©️kei(野性中国)
在漂流进行的同时,另一组营员徒步从岸上进行调查,记录水电站周边的情况。当水路小组的营员为这丰富的生态多样性所折服时,陆路小组的营员却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光景。
2008年,为了修建大湾电站,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做出来“区划调整”把核心区和实验区809.47公顷的面积让位于电站的施工区域。
大湾电站属于引水式的水电站,工作原理是利用河流前后两段的高度落差,上游建坝拦水,在山体中打通引水渠,引水到山体另一侧,河流下游的发电机组,利用水的势能进行发电。这样一种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致使中间的一段河流完全断流,而大湾电站的装机量仅有4.98万千瓦。
大湾电站水坝后方 ©️番石榴
水坝后断流的河道 ©️狼尾草
而随着河道断流,礼社江和石羊江连接部分的绕着鹅头山半圈的这个红河干流上的180度大拐弯,便成了一段干河道,河道两岸原本完好的季雨林也受到重创,逐步萎缩。
大湾电站发电机组 ©️水杉
水电站附近的关于保护区的警示牌,落款是大湾水电站,颇具讽刺意味 ©️水杉
在水电站修建之前,保护区对面的山上也配套地修起了公路。绵长的公路生硬地将原本完整的山地植被一分为二,不仅破坏了道路穿过区域的原有生态,而且在修路过程中废弃的残渣、巨石被就地推下山崖,使道路下方的植被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然而,已经于2014年蓄水发电的大湾电站附近山体的植被依旧没有被修复,同时,由于道路和工程建设破坏了深切河谷原本的植被和结构,新的滑坡也依旧在继续。
公路建设倾倒的废渣,导致下方植被破坏,据知情人士说是以前倾倒的,现在已经被禁止,但是第二天营员们便看到有人仍旧直接将滑坡的石块倒进河里©️大鸟
公路边的塌方 ©️大鸟
6月份踩点时滑坡落下的石块砸穿了大湾电站的一栋建筑,目前已经修复 ©️水杉、顾伯健
关于大湾电站的其他详细情况,野性中国曾经做过一次调查,可以在以下链接的文章中看到更多内容:http://dwz.cn/6lupfZ
在生境考察之外,热爱荒野的营员们也抓紧机会开展各种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观鸟爱好者追逐着珍贵的云南特有鸟种,夜观爱好者流连于新奇可爱的小虫子。银河清浅,微风习习,我们学着当地能歌善舞的小哥弹起小三弦跳起舞。这种原始的乡野生活,总是触动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份返璞归真的情感。
7.25,是马霞阿姨的忌日,也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绿色营出营的日子,当天晚上营员们观看了相关视频并举行了纪念分享会。
特别鸣谢:感谢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对本次活动提供资金支持,感谢野性中国对本次活动提供的人员和技术支持,也感谢多位绿色营老营员和相关老师的无私奉献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