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干货集锦
2016-11-25 13:40:00

秘境守护者 2016-11-25 01:45


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参会者合影 刘科/摄


2016年11月24日,第三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深圳万科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约70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自然教育从业者和爱好者们聚集在“城市化和自然教育”的主题下,碰撞着思想的火花,共创中国自然教育的未来。而当日主论坛中五位“重量级”嘉宾从各自的角度展开了精彩的演讲,更是燃动着众人激情……



王石:用自然,定义自己


王石先生:用自然,定义自己 曾思铭/摄


关键词:绿色产建筑与竞争力


背景:在非洲赤道附近有一座非洲最高峰,那里常年积雪。然而,2002年时,气候变化就已让积雪的美景停留在了海明威笔下。


如何改变自己:气候变化对一个中国企业家是什么关系?对我创造的万科是什么关系?当发现自己的企业和整个行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时候,我就做出了决定,自己主动上门找了绿色和平组织再中国办事处的主任卢思成先生。万科至此走上了一条绿色环保之路。如何先从自己减少木材使用,改变工艺方法。而且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现在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种竞争力,成为一个走向未来的方向。


如何改变他人:改变了自己,如何试图改变别人?第二次登顶珠峰的时候,我们发起了“零公里行动”,意思是不产生任何垃圾。我们不仅仅在珠峰不产生垃圾,还组织了一个西藏登山学校的专门攀登队,到海拔6500米-8000米来捡帐篷、氧气瓶。用捡下来的7吨垃圾,和剩下的氧气瓶,做成了一个装置,放到了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世博会上,我们做的万科展览馆叫做“尊重的可能”,题目是2049,很简单,就是共和国成立100周年,那时会怎么样?我们建这个馆是用麦秸杆来建的,半年之后可以拆掉化解。


除了做绿色建筑,我们也希望通过垃圾分类来影响社会。台北也曾经是垃圾成山,但是通过垃圾分类,通过循环使用,把垃圾变废为宝,两个垃圾焚烧厂没有再扩建,而且垃圾都不够用。但垃圾分类怎么才能叫成功?这非常难衡量。到现在,我们还在推广,万科已经在管理的500多个社区都在进行垃圾分类。


改变世界:我们也力图通过联合的行为改变人类自己破坏的气候环境。4天前刚结束的摩洛哥会议,我们这次代表24万的企业参加今年的大会。会议已经不是在讨论我们是否应该承担责任,怎么承担责任,而是讨论过去一年我们在行动,行动是什么。我们马上就要在厦门成立红树林中心,在广西、海南岛成立红树林基金,而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在东南亚、西亚、南亚建立红树林中心。因为这些基本占了全世界红树林湿地的70%。我们希望从深圳的红树林基金会开始,成为一个在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中国本土NGO组织。



陈家宽:长江大保护必须对公众进行自然教育


陈家宽先生:长江大保护必须对公众进行自然教育 王建勋/摄


关键词: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


背景: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7年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39.33万亿元,而GDP为7.94万亿元。据2014《GEC》,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远大于GNP(1:2)。人类生存与发展主要还依赖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巨大服务功能,而不是人类创造的财富。然而人类享受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时,并没有支付任何费用。此外,我们还不懂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多样;湖泊群以及密集的支流,水量充沛、水位适度和涨落有序;亚热带雨热同季;土地广袤,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生物多样性特征极为丰富。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地区多,各种生物类群中的关键类群都有;三个层次(生态系统、物种、遗传)上生物多样性程度极高。溯源中华文明,长江流域占有重要地位。南宋以后,长江流域更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长江经济带有丰富的自然资本:长江上、中、下游建有梯级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通航里程居世界之首;长江干支流航道与京杭大运河共同组成中国最大的内河水运网,航运资源丰富;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1/4,土地资源丰富,且是主要产粮区。


长江大保护: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湿地面临巨大威胁。2013年度“长江上游联合科学考察”是自然教育的范例。考察发现,放牧过度、全球气候变暖与外来种入侵是长江源头面临的主要威胁;高密度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乌东德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影响长江上游(金沙江),;仅存、较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赤水河—无坝、植被良好,一二类水、鱼类组成较为齐全。


自然教育需要智慧:自然教育必须学习科学知识、懂得自然地理、了解人与自然冲突、进行社会实践。理解长江流域和长江大保护是中国自然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徐仁修:生态旅行的意义与条件


徐仁修老师:生态旅行的意义与条件 王建勋/摄


关键词:生态旅行要素、经济迷思


背景:近几年来,生态旅行在大陆非常红火,到处可以看见招兵买马的宣传广告,表面上好像突然大家关心起大自然生态了,但若仔细看他们的宣传內容,或参加他们的活动,就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总结来说,就是他们看到商机。这种以赚钱为目标的活动,常常与生态旅行的目的背道而驰。他们为了满足参加者认为的物超所值的想法,粗鲁地对待大自然的生物,甚至几近虐待的程度。当业者把生态旅行当做一种生意、一种商业来操作室,就全变了调走了味。


生态旅行带我们认知欣赏自然:我们能通过电脑、手机、书本等载体获取大自然的相关信息,但这些都是电子讯号或符号,无法取代真实的自然体验与大自然连结。生态旅行有别于一般的观光旅行,是到远方的生物棲地做自然观察与体验的一种特别之旅。好的棲地,好的向导是生态旅行圆满的最大要素。


生态旅行者需具备哪些条件:为了保证生态旅行的品质,生态旅行者需具备以下条件和认知:对自然生态要有基本的认知与兴趣;要有耐心,因为大自然美好的事物常非垂手可得;要能享受过程而非寻求“被看到”的虚荣感,因为到大自然野地里,无论是自然观察还是生态摄影,最珍贵的都是寻觅、观察与等待的过程;要懂得爱惜与尊重当地的一草一木和生活方式;让当地人感受到我们对大地的尊重及发自内心对他们保留丰饶生境的感谢;当地会因我们的来到而改善生活,并更愿意保护生态与保存文化;要让当地人感受到不开发比开发对他们的经济更有益,促进当地生态保护的行动与力道。


什么样的地区适合作为生态旅行地:要有基本的设施;需要有经验丰富、待人热情、观念正确的敬业的向导;生态环境的承载量需要评估;到生态易受破坏的敏感地区,须给游客上一堂基本生态课程,让其更了解当地生态的奥妙,也更尊重保护的措施。


生态旅行是教育的一环:生态旅行远别于一般娱乐式的旅游,是教育的一环,是学生与民众最能直接接受来自大自然、生物、以及环境的教育课程,是无可取代的生命教育机会。中国为了发展经济,环境变得尤为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态旅行是最快让众人觉醒的教育方式之一。但若没有妥善的规划经营,又会陷入对GDP的迷思,我们警觉了吗?



Stevevan Matre:太阳船地球


Steve van Matre:太阳船地球 王建勋/摄


关键词:自然、生态运作、环境问题


背景:我们和这么多自然中的、奇怪的、美妙的生物一同分享着这个小小的、自给自足的生命之舟,在星辰中一同航行。“太阳船地球”是一种既新奇又有趣的表述,却揭示了我们和这个星球及生活在这里的各种生命的关系。


自然教育的碎片化:最早的自然教育是从16世纪开始的,当时的欧洲出发向全世界进行探险。在他们的探险中,发现了很多新的东西,他们把这些自然的东西带回家,和更多的朋友们进行展示和分享。这种专门用来存放收集物品的柜子,叫做“冒险柜”。柜子越变越大,后来就变成了博物馆。它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辨别、展示。在我们现在所做的自然教育里面,可能很多内容依然停留在这个阶段。慢慢的,大家开始尝试尽量还原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场景。但不幸的是,他们很少提到它背后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到底是什么创造了这些场所和生命?结果就是,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世界上的生命是如何运作的。从那个时候到现在,500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依然没有注意到它背后的大的生命过程。太阳能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很多自然教育课程都没有能帮助人们来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关注的是碎片,而不是完整的过程。


自然一直陪伴着生命的旅程:太阳能就是我们生命的能量,很多自然教育课程都没有能帮助人们来理解这一点,因为我们关注的是碎片,而不是完整的过程。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最基本的生命、生态过程,很多人都认为自然在别处,其实自然就在这里。很多人都认为自然在别处,其实自然就在这里。


人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 太阳船地球”强调我们作为有机体存在,并以“过客”身份活在宇宙中这艘“太阳船”的本质。仅仅和自然接触并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如何理解自然中的生态过程,以及我们每个个体是如何对其发生影响的。如果人是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那么人也应成为这些问题解决的答案。



刘华杰:博物学视角的自然教育


刘华杰老师:博物学视角的自然教育 王建勋/摄


关键词:博物、科学、公众理解


背景:现代性、工业文明弊病之核心是不自然,即不是自然而然,由此导致多重不适应;并非所有的科学技术都有利于大自然,博物活动亦然,弄不好,博物活动同样加害于大自然。


与科学平行的博物学:博物学大致对应于英文里的Natural History,这里的history是探究(inquiry)的意思,博物之inquiry要比科学研究含义广得多。宏观层面,博物学是对大自然的探究;而于个体而言,博物学是对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岩石、矿物等进行观察、感受、记录、分类、描写。它是平行于专业化的自然科学界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种方式。人类探究、理解大自然不同阶段有不同进路,科学、技术当然必须考虑,因为它们是积累起来的坚实成果;但是,异化发展的科技过分在意操纵世界,导致了人这个物种的片面发展,作为个体,必然亲自感受泥土、石头、大气、各种生命!重视博物学已成必然。


特别推荐田园牧歌型博物学:博物学家五花八门,类型至少可分出:亚当”分类型、百科全书型、采集型、综合科考型、探险与理论构造型、解剖实验型、传道授业型、人文型、世界综合型。人文型博物中的田园牧歌(Acardia)型特别值得推荐,这种很有趣的博物学类型,不以发表科学论文为目的,重视人与自然一体化及感受大自然,这种类型的博物学家以怀特、卢梭、歌德、梭罗、法布尔等为代表。


重启百姓自己“无用而美好”的博物学:博物学作为常识与专业科学之间的“缓冲区”,“门槛”低;它肯定主体的情感渗透;平面网络式地把握世界,强调普遍联系;不是发现的学问,而是鉴赏性、体验性的学问;一种休闲方式、生活方式;人生在世的一种方式。博物学的视角能让我们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看出很多有趣、好玩的东西,提升幸福感。按现行的标准,博物“无用”,然“无用而美好”,它可以让我们谦卑、感恩、敬畏,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思。博物学既可引发我们勘家园(熟悉身边、家乡的一切,累积地方性知识,结合生态、环保,倡导可持续生存)的兴趣,又可点燃我们走四方的热情。博物学建立在个体对大自然的情感、知识、价值观之上,将个体真正融入更大的共同体,从根本上解决自然教育的动力问题。我们可从发现大自然的大美,细致观察、记录、分类、探究,保有童心和万物皆奇迹的惊奇感,寻求理解、可持续共生四个方面来开启自己的博物之路。


论坛现场 盛俞婷/摄


嘉宾的精彩分享,激励着台下的自然教育小伙伴们,大家又有怎样的体会呢?


拉图尔 辰风:

阿里巴巴的支持来自于一次渡江活动有太多漂浮垃圾。阿里巴巴希望承载更多生态保护责任,值得赞美和支持。快递环保包装需要制定环境生态标准。可降解,可回收,生态友好是努力改进的目标。获得一种方便的生活方式同时,尽可能降低生态压力。


盖娅自然学校 橙子:

太阳是生命之光,空气是生命的呼吸,水是生命的琼浆,土壤是生命的胎盘,地球就是漂浮在宇宙中的生命之船……这搜太阳船驶向何方?它会不会变成死亡之船?如果我们是产生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也将是答案本身。


雨果 :

Steve先生的演讲真的很有特色,思维就是不一样,他认为自然存在于我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之中,建议人类抛却对自然的片段或者零散的研究的思维方式,而是从过程、从整体来研究,把环境教育上升到地球教育,全程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进行演讲,非常有感染力,最后用knock,knock的方式敲醒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来关注和保护我们的星球!


乐享自然 虫虫:

永远不要怀疑一小群充满责任感的人在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自己要变成变化的本身,过更加轻盈的生活。感恩在一起的自然教育的伙伴们。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来源
合作联系微信:fangfangz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