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白马雪山 | 道路与梦想
2016-10-11 21:00:00


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
我不愿意站住看着队伍走过。
——纪伯伦



一、路边的小花


我是一朵生活在白马雪山山间的小野花,身边有很多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在这里玩耍,成长。不远处是红杉哥哥,他很高大,也很威武,为许多伙伴遮风挡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白马老爷爷,他总是在云雾里生活,长了很多的白胡子,它无时无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将冰雪融化成溪流,滋养着我们。


我听白马爷爷说,十年前啊,有一群年轻人来过这里,他们也像你们一样,年轻,有理想。他们还有个称号,叫做绿色营。


对了,我叫银莲花,这还是他们给我取的名字。你们跟他们好像啊。



二、白马雪山行


重返白马雪山,20周年再聚首。我们一行人分成了两队,一队跟着唐锡阳老师前往雨崩村进行科学调研,一队由八爷(注:厦大李振基教授)带领前往白马雪山腹地进行自然教育活动。



初入监测站已是晚上8点,提布站长带领着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欢迎我们的到来,并向我们介绍起了这里的情况。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3年,该站于2010年成立,主要是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为主,比如白马鸡的野化放归,岩羊的种群动态监测,各种植物的群落样地调查等。也谈起了当地的社区情况,使我们对接下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第二天清晨,站长和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前往白马雪山,一路上八爷向我们介绍了白马雪山的生态环境。夏季雪山融水,往往形成冰山溪流,顺势而下。从雪山上的高山草甸,随着海拔降低,植物慢慢的变成了红杉林,然后植被满满的丰富起来,有高山混交林和林下丰富的地被植物和低等植物,而在河谷地点长满灌木野花。



八爷一路走,一路讲,简直就是自然界的活字典,将大自然的故事娓娓道来,或风趣幽默,或认真详实,时不时引来伙伴们的一阵阵的惊叹或欢快的笑声。伙伴们深深地被这白马雪山的景色所吸引,更被八爷讲述的故事所陶醉,十八般武艺上阵,或速记,或拍照,想把有关白马雪山的知识带走。有伙伴调侃说,把八爷扛回家就好了。



八爷讲述:十多年前,第十届绿色营的伙伴们也曾经来过白马雪山的这片冰川峡谷,那时候的这里还没有设立工作站,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去考察和调研生态,寻找金丝猴的足迹。那时候的条件没有今天那么好,只是现在的生态环境跟以前相比,却差了不少。











成群岩羊在山坡上活动


我们沿着河流,走了好久好久,才到达目的地。看见工作人员指着山脚那边说,有岩羊。我们顺着方向一看,黄黄绿绿的,啥也看不见。拿起望远镜,还是摸不着头脑。工作人员拿出单筒,调好焦距,让我们观察。这时候才看到了好多好多的岩羊。而一旁的工作人员开始了统计出岩羊的数目,原来走这么远这么久就是来数羊的啊。随行的工作人员说,这很重要。在保护区里,科研数据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观察和纪录所得来的。容不得一点马虎。












第三天,我们沿着另一条河流的方向,从林间出发,由八爷和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江初绒布、此姆带领我们认识了当地特有的动植物,也了解了白马雪山工作站的历史。





最后离开前的夜晚,提布站长带领着工作人员向我们唱起了保护区的《白马雪山之歌》,我们则以绿色营的《背包客》作为回礼。伴着歌声的余音,我们白马雪山度过了最后的一个夜晚。


经过这三天的学习,我们对白马雪山的历史,人文和生态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在八爷的带领下,重温了绿色营的精神与使命,并与提布站长和工作人员探讨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自然教育。



三、洒下一颗颗种子


20年前,唐锡阳老师,马霞阿姨开始为大自然种下了颗种子,他们共同的名字叫绿色营。沈孝辉老师,龙勇诚老师等各界人士为他们浇灌,使他们发芽,度过了地下的漫漫长夜。


10多年前,八爷为绿色营的日夜辛劳,带来了徐仁修老师等的加入,为了种子的提供更多的养料,绿色营枝繁叶茂了。


如今,绿色营又再次结果了,培养了无数的有志于环保的大学生,热心于保育的工作人士。洒下了一颗的种子,他们不限于一时一地,在天南,在海北,在各行各业,用自己的方式去实践绿色的道路。


四、新的旅程


20年的梦想与实践,铸就了一步步的绿色道路;20年坚持的的坚守与传承,引领了一代人的成长;绿色营20周年的纪念结束了,下一个十年再聚首。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怀着自己的梦想,走在绿色的路上,一起去看美丽的野花,去与有趣的动物交流,讲述我们与自然的故事。





文:螃蟹 暴风眼
图:坚果 草厥
编辑:坚果